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由平民百姓跃升为皇帝的典型,他用了十多年时间,从一个贫困的和尚和乞讨为生的乞丐,一跃成为高坐金銮殿的帝王。他所创立的明朝,作为汉人主导的最后一个朝代,延续了近三百年。朱元璋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,展示了一个从极端贫困中崛起的历史巨人。
朱元璋,作为一个极具个性且复杂多变的帝王,既展现出了令人称道的雄才大略和清廉执政的一面,也表现出了一些极端暴虐的手段。无论如何,他都不能被忽视为一位充满传奇的皇帝。历史上每个风云人物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传说,朱元璋也不例外。其中有一个传闻称,他的父母死后被安葬在一个传说中的“凤凰点穴”之地——一块风水宝地。
在1366年,朱元璋回乡扫墓,本打算为父母迁葬,但却被刘伯温以风水将改变帝业大计为由劝阻。凤阳,现今也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地方。现代因“包干到户”政策而声名远扬,而凤阳花鼓作为一种地方性表演艺术也被广泛推崇。但在朱元璋之前,凤阳因一个历史人物——朱元璋——而名声大噪。朱元璋的祖籍并不在此地,而是在宋末,他的祖先从句容迁至泗州,直到他的父亲朱五四这一代,因战乱而逃亡至凤阳。
展开剩余78%朱五四在多地辗转之后,最终落脚在了一个名为孤庒村的小村落。这个村子仅有二十几户人家,村民们的生活困苦,但互帮互助,温暖的邻里关系是村民们生活中的一丝慰藉。朱家一边靠卖豆腐谋生,一边租几亩薄田维持生计。朱五四与妻子育有六个孩子,其中朱元璋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。由于家境贫寒,朱元璋的两个哥哥甚至被送去别人家做了上门女婿。
早年的朱元璋,生活艰难。为了谋生,他早早便去地主家里做放牛娃。有一次,朱元璋与徐达、汤和三人一起放牛时,因看管不当导致一头牛摔死。几人商议后决定将死牛吃掉,但这一计划很快就被老练的地主刘德发现,结果朱元璋被暴打一顿,随后被赶出地主家。
朱元璋十五六岁时,凤阳遭遇了旱灾、蝗灾和瘟疫的重重打击,民众生活困苦,朱家也未能幸免。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,朱元璋接连失去了父亲、大哥、母亲和侄子。无论心中如何痛苦,他都不得不迅速振作起来,开始处理亲人的后事。然而,面对家徒四壁的困境,朱元璋甚至连一口饭都吃不上,连给亲人安葬的地方都没有。正当他无助时,邻居们纷纷伸出援手,刘继祖给了他一块土地,供他将亲人安葬。
如今,凤阳依然可以看到一块青翠的高坡,那是朱元璋父母的安葬地。传说中,朱元璋为父母安葬时,天降电闪雷鸣,风雨交加,暴雨如注,人们匆忙盖上薄土掩埋,然后躲避风雨。等到雨过天晴,再去查看时,竟发现那片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高高的土丘,犹如一座完好的坟墓。有人因此猜测,这是否就是传说中凤凰曾经栖息过的地方。
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: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曾在凤阳上空盘旋,优美的尾巴在空中拖曳,盘旋了整整半个月。附近的百姓纷纷赶来观看这难得一见的奇观。后来,凤凰似乎累了,便在荒滩上落了下来。正好有一名官员路过,心生贪念,想捉住这只神鸟献给皇帝,借此一飞冲天。然而,凤凰显然并不打算屈服于凡人的企图。它猛地一飞,瞬间消失在了天际,唯留下余音绕梁。
传闻中,凤凰所栖息之地应该藏有宝藏。于是,这位官员带着人一掘到底,然而什么也没有找到。随着时间流逝,这片荒滩渐渐被人遗忘。直到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刚好选在了这片荒滩上,才重新唤起了人们的记忆。安葬后,奇异的现象再次出现。人们纷纷议论,这里是不是当年凤凰降落的地方,许多人开始相信,朱元璋父母的墓地乃是“风水宝地”,可能预示着朱元璋未来会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然而,朱元璋此时并没有心思去顾及这些传说。他一贫如洗,甚至连一枚铜板都没有,过着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。直到他的二姐常常给他送些衣物和食物,邻里的汪奶奶也常常拿出家中的微薄物资,帮助他度过难关。朱元璋最终选择去当和尚,走入了附近的皇觉寺。起初,他的生活并不轻松,寺庙的工作主要是清扫和做饭,但至少能保证他每天能吃上一口饭。
然而,这段“僧侣”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。不到两个月,寺庙因生活困难,不得不派遣僧人外出化缘。朱元璋被安排到淮西一带。这个地区包括凤阳,正是当时正在饱受饥荒困扰的地方。朱元璋开始了他的乞讨生涯,走遍了淮西的山川,结识了许多豪杰。那些日子,他眼见百姓疾苦,自己也在磨难中锤炼了坚韧的意志。
经过三年的乞讨生活,朱元璋返回了皇觉寺。此时,1352年春节刚过,他收到了来自儿时伙伴的邀请,加入义军起义。朱元璋毫不犹豫地背起包袱,离开了寺庙,踏上了他不归的征途。25岁的他,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,之后迅速崛起,割据一方,成为一方王者。
发布于:天津市钱龙配资-股票开户办理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导航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