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夏天,瑞士洛桑的篮球场上,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全力以赴,但仍未能摆脱五连败的厄运。最后一场与法国的较量,本来还保持领先,但下半场希望逐渐破灭,最终比分定格在76:85。球迷们的心情也随着比赛结束渐渐沉寂,网上哀声一片:“怎么又输了?”更让人痛心的,不仅男篮如此,连中国男足也在国际赛场屡遭失利,排名不断下滑。这两支队伍到底怎么了?为何会双双跌到如此低迷的状态?
这次男篮的世界杯之旅,真的是“惨淡”二字了得。五场比赛,全部失利,创造了历史最差战绩。回顾小组赛的首战,对加拿大,中国队开局状态不错,凭借内线强攻和快速反击一度领先,但下半场失误不断,防守漏洞百出,最终被加拿大逆转,比分定格在72:80。第二战对阵德国,66:90,结果更加惨烈。德国队身高占优,内外线配合流畅,中国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。接下来对阵斯洛文尼亚,虽然全队拼尽全力,但以82:99败北,失误竟高达20次,士气也彻底崩溃。进入淘汰赛后,面对新西兰,还是以86:99告负,努力过后未能翻盘。最后一场排位赛对法国,虽然开局表现不错,但体力不支,最终以76:85输掉比赛。五场比赛下来,场均失误高达20次,篮板球输给对手超过10个,问题暴露得相当明显。
展开剩余79%这次男篮的表现,毫无疑问让球迷们十分失望。网上的评论如潮水般涌现,大家纷纷质疑球员的基本功,批评教练战术不力,甚至把问题归结为整个篮球体系的失败。可事实上,问题远不止这些。
同样,男足的情况也并不乐观。2024年国际足联的排名中,中国男足排在第87位,距离世界强队还很遥远,甚至连亚洲二流球队都难以与其抗衡。男篮的个人能力其实并不差,像内线的郇斯楠,场均得分十几分,外线的张博源也有亮眼表现。但整个团队的配合却异常糟糕,失误频繁,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。比如对加拿大的比赛,失误18次,直接把胜利拱手让人;对德国,篮板输给对方15个,简直是送了对手无数次进攻机会。防守端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,面对欧美球队的强力对抗和快节奏打法,中国队始终难以跟上节奏。教练的临场调整更是滞后,面对对方阵型的变化,中国队常常毫无反应,调整迟缓。
男篮的低迷,与男足的困境有着不少相似之处。中国的篮球青训体系远未达到国际水平,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,训练方法老旧,虽然注重基本功的培养,但对战术和比赛经验的重视明显不足。许多球员在国际赛场上,才发现自己连基本的控球能力都不足,更别说和欧美强队正面较量了。
而青训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,大城市尚能维持一定水平,中小城市和农村则几乎没有像样的训练设施。好苗子没有被发掘,发掘出来的球员也未能得到充分培养,成绩自然难以提高。再者,中国传统上重视学业,轻视体育。家长们都把目光聚焦在高考成绩上,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,能踢球、打球的孩子不少,但真正走上职业道路的却少之又少。
教练水平的欠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男篮教练组在战术设计和临场指挥上,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。面对对方的快速变阵,中国队总是难以做出有效调整,这次世界杯的表现,更是暴露了这一问题。对于男足来说,情况则更加复杂。教练更换频繁,无论是外籍教练还是本土教练,都未能带来质的变化。即使有天赋的球员,也往往在无力的战术体系下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。
另一个共同的问题是,国际经验严重不足。男篮的年轻球员,尽管在国内联赛表现出色,但到了国际赛场,他们往往显得手足无措。欧美国家的青年队,频繁参加国际赛事,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,而中国球员则一年到头能打几场高水平比赛都是个问号。男足亦是如此,国内职业联赛大多由外援主导,本土球员出场机会有限,国家队成员之间缺乏默契。男篮的五连败,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验不足,吃了不少亏。
再谈男足,问题则更加根深蒂固。管理混乱曾是足协的一大顽疾,腐败、假球等现象层出不穷,虽然近几年整治力度加大,但积重难返,依然影响着球队的整体表现。2023年曝光的几起丑闻,更是让球迷们寒心。管理层的不稳定,难免影响球员士气,如何让球员真正集中精力拼搏,成了一个巨大挑战。
基层发展同样滞后,足球学校和训练营的数量严重不足,注册的青少年球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。尽管职业联赛大手笔引进外援,但国家队的成绩却始终无法提升,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。男足的另一个问题是急功近利,联赛俱乐部过于注重短期成绩,忽视了青训的长远布局。国家队球员在比赛中各自为战,战术执行力极差,团队配合几乎没有。
幸好,国家层面并非没有行动。根据“十四五”规划,体育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计划建设更多场馆,推动校园体育,力图将体育发展成支柱产业。男篮方面,篮协正在对青训体系进行改革,推动分级培养,增加比赛机会,甚至计划引进国际专家帮助提升教练水平。男足则在反腐力度上不遗余力,也在加速基层建设,计划培养100万青少年球员,目标虽大,但如何落实仍是关键。
同时,国际合作也在加强,男篮将更多球员送往欧美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战术,男足则聘请外籍教练,增进与国外的交流。与俄罗斯、朝鲜等友好国家加强体育互动,互相学习,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方向。
当然,单靠政策的推动是不够的,观念的转变同样至关重要。家长应该支持孩子走上体育道路,学校要真正重视体育教育,社会也应给予运动员更多的尊重与支持。否则,光有设施、光有教练,若无人愿意踏上赛场,那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。
发布于:江西省钱龙配资-股票开户办理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导航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